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一起非道路交通事故涉及的法律问题/董振宇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0:48:20  浏览:868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一起非道路交通事故涉及的法律问题

河北贾俊清律师事务所 董振宇律师



问题;本案深静脉血栓后继治疗费计算是否合理?



基本案情:2005年10月12日18时左右,李某骑自行车于某村街道与其后刘某驾驶的无牌照摩托车发生碰撞。事故发生后李某受伤,刘某为受伤。双方均未报警。李某在事故发生后将李某送至县第二医院诊治。诊断为;耻骨联合骨折,双下肢软组织挫伤。此间医药费均系刘支付。于2005年10月18日,由双方家属达成调解协议,内容为:“刘某一次性给付李医药费1700元,此后李出现任何身体不好及病变与刘无关”。2005年11月4日. 李因左下肢肿胀再次到县第二医院治疗,经诊断怀疑深静脉血栓。2005年11月7日,李住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确诊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后在该院进行了局部麻醉静脉滤网置放术。术后?予链激酶等溶栓、抗凝、驱聚等治疗。2005年11月25日,经医院同意后出院。并建议“;阿司匹林肠溶片50mg,口服3/日;潘生丁片50mg;蚓激酶胶囊60wu;终生服用”。

对第二次住院发生的费用及今后的治疗费,经多次协商,刘以调解书为由拒不赔偿。李诉至法院,请求法院撤销协议书,要求刘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后继治疗费等费用。

被告辩称:李未观察后车辆情况,在未做手势的情况下强行左拐,导致与我方所骑摩托车碰撞。故原告所提请求不予认可。

经审理查明:碰撞发生时原告于街右侧行驶,被告于街道中心线偏右侧行驶,碰撞前被告未鸣笛,被告前进方向与原告前进方向垂直距离约2.5米。

经原告申请,法院指定中天司法鉴定中心对原告左下肢肾静脉血栓与交通事故有无因果关系进行了鉴定。鉴定意见为“李2005年10月12日所受损伤与左下肢肾静脉血栓形成无直接因果关系,但受伤后长期卧位,肢体活动量减少及局部损伤等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经审理查明: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住院19天期间医疗费31478.34元,租床费554元,交通费432元,遵医嘱今后治疗费145696.32元(按全国人口平均寿命71.8岁计算尚需28.8年,按药品价格及医嘱用量计算,金额为13.86元/日)。另自2005年11月12日至2005年12月25日,共计44天,误工费602.8元,护理费585.2元住院伙食补助费660元上述费用总计179508.66元。

法院认为:被告骑摩托车在村街道上行驶,应履行谨慎注意义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6条:“没有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在道路中间通行,非机动车和行人在道路两侧通行。”第76条第1款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本案中街道无划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道,原告所骑自行车属非机动车,在街道右侧行驶符合法律规定,被告在欲超越原告时,未鸣喇叭,以引起原告注意,且在街道中心线右侧行驶,从而缩短了与原告的安全距离,违反了超车的有关规定,且被告无驾驶证,由被告与原告发生交通事故后,原告受伤致耻骨骨折,不具备报案条件,而被告未受伤,具备报案条件,但未报案。故被告应对该事故承担全部责任。 被告虽称原告系突然左拐才与原告相撞,但其并未提交充分证据予以证实。故对其主张不予采信。

法院认为,因果关系既包括直接因果关系,又包括间接因果关系。本案中原告因交通事故受伤致耻骨联合骨折,双下肢软组织挫伤,长期卧位肢体活动量减少是必然的。符合客观规律,而发生交通事故致原告受伤,长期卧位和肢体活动减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和紧密性,长期卧位、肢体活动量减少诱发或加重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特定环境下的必然性,因此原被告间交通事故与被告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由间接因果关系,被告作为交通事故全部责任者应赔偿原告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但是,该交通事故只是诱因或加重因素,原告自身健康因素是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内因。因此应减轻被告的赔偿责任。原被告各自家属所签订给付赔偿金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其中“后李出现任何身体不好及病变与刘无关”内容应仅适用于已发现伤情所引起的诸如感染等可预见性症状,而原告左下肢静脉血栓这种当时不能预见的症状的责任承担不能包含其中,否则违反公平原则。因此原告之损失被告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经合议庭合议认为由被告承担40%为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底6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条第1款,第19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1、被告刘某?付原告李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继续治疗费等共计人民币70103.46元。

2、驳回原告李某的其它诉讼请求。



判决后刘某不服,上诉于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作者观点

问题;本案深静脉血栓后继治疗费计算是否合理?

本人认为:本案判决被告负担28.8年的后继治疗费的计算方法缺乏法律依据,理由:

1、《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解释》第19条第2款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一审法院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确定。器官功能的恢复费、适当整容费、以及其它后继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带时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鉴定结论确实是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发生的医药费一并予以赔偿。”

可见后继治疗费是否支持是法官自由裁量的范围。其支持的条件为“确定必然发生”。依必然因果关系理论,必然性为前一现象与后一现象是内在、必然、本质的联系。本案中以平均寿命计算后继治疗费,并非必然发生。因为原告的寿命并非必然与平均寿命完全一致,实际可能大于或小于平均寿命,具有不确定性。

2、违反《民法通则》中确定的公平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解释》第21条第3款“护理期限应计算至恢复自理能力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20年”。第25条“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或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20年计算”之所以规定20年为上限,是因为“指向未来的一次性赔偿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计算期限过长难免会发生实际赔偿与生活实态不一致的情形,过分加重赔偿义务人的负担,并可能使一次性高额赔偿转化为不当得利”。

本案判决中,后继治疗费“按全国人口平均寿命71.8岁计算尚需28.8年,按药品价格及医嘱用量计算,金额为13.86元/日”的计算方法,同样会产生因为“指向未来的一次性赔偿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计算期限过长难免会发生实际赔偿与生活实态不一致的情形,过分加重赔偿义务人的负担,并可能使一次性高额赔偿转化为不当得利”的问题。对被告显示公平。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省省直机关离退休干部服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吉政办发〔2004〕46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省直机关离退休干部服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吉林省省直机关离退休干部服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六月二日

吉林省省直机关离退休干部服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吉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2004年第一次会议决定,设置吉林省省直机关离退休干部服务局。省直机关离退休干部服务局由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的离退休干部工作方针、政策,落实离退休干部各项政治、生活待遇,承担所管理的离退休干部的日常服务和管理工作。

(二)负责离退休干部工作经费管理。

(三)组织离退休干部参加有关社会活动和文体活动,负责离退休干部活动场所管理工作。

(四)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离退休干部医疗保健工作。

(五)负责离退休党员干部的组织管理工作。

(六)承办省政府和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交办的其他事项,接受省委老干部局的业务指导。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主要职责,省直机关离退休干部服务局内设4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室。

  负责协助局领导处理局机关日常事务;负责文秘、综合、信息、财务和对外协调工作;负责局机关主要工作事项的督查工作。

  (二)管理一处。

  负责省级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做好省级离退休干部有关集体活动的组织安排,生活福利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具体工作;负责活动场所及活动器材的管理工作;负责学习刊物的订阅;协调解决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协调省级离退休干部秘书日常工作。

  (三)管理二处。

  负责厅级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做好重大节日、纪念日等集体活动的组织安排,生活福利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具体工作;负责活动场所及活动器材的管理工作;负责学习刊物的订阅;协调解决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

  (四)管理三处。

  负责处级及其以下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做好重大节日、纪念日等集体活动的组织安排,生活福利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具体工作;负责活动场所及活动器材的管理工作;负责学习刊物的订阅;协调解决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

  机关党委。负责局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党群工作;负责离退休党员的组织活动等工作。

  三、人员编制

  省直机关离退休干部服务局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行政编制24名,机关工勤人员事业编制5名。

  领导职数:局长1名,副局长2名;正副处长(主任)9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

  四、其他事项

  (一)省直机关离退休干部服务局目前管理的离退休干部包括: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纪委办公厅管理的副省级以上离退休干部;省政府办公厅和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的离退休干部;原省政府冶金、轻工、石化、纺织、建材等行管办机关管理的离退休干部和人员。

  (二)省直机关离退休干部服务局机关的干部人事工作由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

  

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潭市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试行办法的通知

湖南省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潭政办发〔2007〕69号

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潭市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湘潭市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试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湘潭市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50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湘政办发〔2007〕45号)精神,建立健全我市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加快农村水利管理机制和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政府“以奖代投”为引导,以受益农民自愿投入为主体,加大公共财政对涉水资金的整合力度,推进全市农田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 农田水利建设按照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整合发改、水利、财政、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的涉水项目资金,集中投入使用,发挥涉水资金的整体效益。

第二章 科学编制规划

第四条 农田水利建设要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的原则,科学编制《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以下简称《综合规划》)。
第五条 县级《综合规划》在县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县级发改、财政、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编制,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平整、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商品粮基地建设等项目列入《综合规划》内容,由市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组织专家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经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后报市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备案,并由市发改委、水利局联合报省发改委、水利厅备案。
第六条 市级《综合规划》在县级《综合规划》的基础上,由市水利局会同市发改、财政、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共同编制,由市人民政府审批后,报省发改委、水利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备案。
第七条 《综合规划》应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根据小流域治理、土地资源、农业种植结构和基本农田灌溉等现状,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做到农田水利建设与土地开发整理、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商品粮基地建设等项目规划的有机结合。
第八条 市、县两级《综合规划》编制完成的时限按省人民政府和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综合规划》编制完成后,市、县两级有关部门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

第三章 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九条 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的“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项目,由县级水利(水务)部门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要求,会同财政部门依据《综合规划》编制项目申请计划,联合上报市水利局、财政局。市水利局、财政局对项目的《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及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排列项目次序,编制市级年度项目计划,联合上报省水利厅和省财政厅。
第十条 节水灌溉项目,由县级水利(水务)部门会同县级发改部门依据《综合规划》,编制县级年度项目申请计划,联合上报市水利局和市发改委,市水利局会同市发改委根据县级申报项目计划编制市级年度项目申请计划,联合上报省水利厅和省发改委。
第十一条 土地开发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以工代赈等项目,依据《综合规划》,由县级水利(水务)部门协助县级国土资源、财政、农业、发改等部门编制涉水资金的申报方案和项目计划,由项目归口管理的有关单位逐级联合上报省主管部门审批。

第四章 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十二条 小型农田水利涉水专项补助资金主要对项目的材料费、设备费和施工机械作业费等给予补助。补助办法按国务院和省有关要求执行。
第十三条 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资金配套机制。市、县两级财政将政策规定需配套的农田水利建设涉水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投”,项目验收合格后,市、县两级财政补助到位。凡县级配套资金不到位的,取消下一年度的项目和资金安排。
第十四条 对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专项经费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要相对集中,整合使用,并按照“统一规划、项目管理、渠道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以规划整合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提高涉水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十五条 健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水利的机制,积极引导群众开展“一库一议、一塘一议、一渠一议、一坝一议”,兴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提倡和鼓励社会捐资办水利,兴建公益性水利设施。
第十六条 严格按照审批的工程建设内容使用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十七条 市、县两级发改、水利、财政、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要向受益区农民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资金发挥效益。

第五章 项目实施

第十八条 市、县两级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负责人担任组长,发改委、财政局、水利(水务)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等为成员单位。
第十九条 市、县两级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领导小组组长根据项目的申报、实施等情况,适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并列入年度水利建设计划和“芙蓉杯”考核内容。
第二十条 县级发改、财政、水利、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对所管项目的申请、建设和管理,按照中央、省的有关规定,承担项目法人责任。项目建成后交付农户或者用水者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和村组集体使用。
第二十一条 市、县水利(水务)部门负责项目设计、技术指导,财政部门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其他相关部门加强督促检查。
第二十二条 市发改、财政、水利、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对所管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督促,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对违规情况予以通报,并视情节追究当事人和有关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三条 项目建成后,县级发改、财政、水利、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对所完成的工程进行总结和自查验收,市级将在县级自查验收的基础上,由发改、财政、水利、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组成的验收组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
第二十四条 项目验收的内容包括:工程建设范围、内容、任务、投资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工程效益及管护情况。
第二十五条 验收时,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供如下资料:项目建设竣工报告,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完成情况,项目效益指标完成情况,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财务审计报告,验收统计表,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

第七章 建后管护

第二十六条 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职责。单户工程产权归农户所有;联户工程均要建立用水户协会,其产权归用水户协会,并由其进行管护。
第二十七条 对政府补助形成的资产,可委托乡镇水管站等组织持股经营,也可以拍卖给个人或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产权流转,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市场,能租则租,能包则包,能卖则卖。国有管理或集体管理的工程改制所回收的资金要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已获得政府资金补助的民营工程,在转让产权时,要按照工程建设投入比例回收政府补助资金,继续用于其他农田水利建设。
第二十八条 进一步完善水管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作用,积极探索和实施水价、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改革措施,使小型水利工程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经营、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试行办法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试行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